市價單與限價單的比較:股票新手必讀的下單技巧
市價單與限價單:股票新手的第⼀堂下單課
進入股市投資的世界,除了學習如何分析企業基本面與技術走勢,真正要踏出第一步,其實是掌握「如何下單」這項基本功。在每一家券商的交易平台上,你一定會看到「市價單」與「限價單」這兩個選項,看似簡單,卻直接決定了你的成交與否、買貴或賣便宜。許多初學者因為不清楚兩者的運作邏輯,在關鍵時刻不是錯失良機,就是無意間承受了不必要的損失。本文將從概念定義、實戰比較到特殊市況的應對策略,帶你全面解析這兩種最核心的下單方式,並回答那個投資人都關心的問題:究竟該用哪一種才對?

什麼是市價單?立即成交的雙面刃
市價單,顧名思義,就是「按照市場目前的價格立即成交」。當你按下送出,就等於向券商發出指令:「不管現在多少錢,立刻幫我買進或賣出!」系統會馬上搜尋市場上最有利的對手價,並以當前最佳報價完成交易。
市價單如何運作?
市價單的最大特點在於「成交優先,價格次之」。如果你想買,系統就會用市場上最低的賣價(賣一價)成交;如果你要賣,則會以最高的買價(買一價)撮合。由於不設定價格,只要市場上有掛單,幾乎瞬間就能完成交易,尤其適合行情快速變動、需要立即行動的時刻。
然而,這種「快」背後藏著風險。在流動性不足或波動劇烈的股票上,市價單可能在幾毫秒內就經歷多個價格層級,導致最終成交價與你下單前看到的價格相差甚遠。
市價單的優勢在哪?
- 極速成交:在行情爆發或需要緊急停損時,市價單能讓你搶在價格進一步惡化前完成交易,特別適合當沖或短線操作者。
- 高成交率:只要市場未鎖死,有對手盤存在,市價單幾乎都能成交,避免因價格設定不當而錯過行情。
潛在風險:滑價不容忽視
最需警惕的是「滑價」——也就是實際成交價遠離預期價格的現象。舉例來說,某檔股票當下顯示買一價為 50 元、賣一價為 50.2 元。你看到 50.2 元,立刻送出市價買單,但瞬間市場的賣單被掃光,下一檔賣單跳到 51 元,系統就會以 51 元成交,讓你多花近 2% 的成本。這種情況在中小型股、消息面激勵或開盤瞬間尤其常見。
什麼是限價單?掌控價格的理性選擇
與市價單相反,限價單強調「價格優先」。你在下單時必須明確指定一個目標價,系統只會在市場價格達到或優於你設定的條件時,才會執行交易。
限價單的運作機制
假設你想買進一檔股票,但不願超過 80 元,就可以下一個「80 元限價買進」的委託。這筆單子會進入交易所的委託簿,排隊等待,直到有賣方願意以 80 元或更低的價格成交。同理,若你希望以 85 元以上賣出,系統也會等到買方出價達到該水準才撮合。
這代表限價單的核心精神是:「寧可不成交,也不要做虧本生意」。
限價單的優點分析
- 成本控制精準:你完全掌握買入或賣出的價格,確保投資決策符合預期,避免情緒化交易。
- 排除滑價風險:由於價格被鎖定,即使市場瞬間劇烈波動,你的成交價也不會超出設定範圍,特別適合重視紀律的投資人。
缺點:可能錯失良機
最大的缺憾在於「可能無法成交」。如果市場價格快速跳過你設定的價位,你的委託單就會停留在系統中,眼睜睜看著股價起飛或跌停。例如你想用 78 元買進,結果股價直接從 77.5 元跳漲至 79 元,你的單子就永遠不會成交,錯失整段漲幅。

市價 vs. 限價:一張表看懂關鍵差異與選擇時機
為了幫助投資人快速判斷,我們整理出市價單與限價單的核心差異與適用情境:
比較項目 | 市價單 (Market Order) | 限價單 (Limit Order) |
---|---|---|
成交速度 | 極快,立即成交 | 不一定,需等待價格觸及 |
價格控制 | 無法控制,由市場決定 | 完全控制,可指定價格 |
成交率 | 接近 100%(非漲跌停鎖死) | 不保證成交 |
主要風險 | 滑價風險(成交價不如預期) | 機會成本(無法成交錯失行情) |
適用情境 | 追價、停損、市場趨勢明確時 | 逢低買進、逢高賣出、價格盤整時 |
適合投資人類型 | 當沖客、趨勢交易者、重視成交率者 | 價值投資者、波段交易者、對成本敏感者 |
總結來說,選擇市價或限價,其實是在「成交的確定性」與「價格的掌控權」之間做取捨。如果你當下最擔心的是「錯過」,那就選市價單;如果你最怕的是「買貴」或「賣便宜」,限價單會是更穩健的選擇。
【實戰進階】特殊情況下的下單策略:漲停與跌停
在台灣股市,漲跌停機制讓交易規則產生變化,這時理解撮合順序就變得至關重要。特別是在漲停或跌停時,使用市價單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優勢。
為什麼漲停時市價買單更容易成交?
根據臺灣證券交易所的撮合原則,交易以「價格優先、時間優先」為基礎。但當股票漲停時,所有買單價格都相同(即漲停價),此時「價格優先」失效,系統會啟動「市價單優先」的特殊機制。也就是說,掛出「市價買單」的投資人,會被系統視為比所有「漲停價限價買單」更早排隊,大幅提升成交機會。
同樣地,在跌停時,掛出「市價賣單」也能插隊到其他限價賣單前面,增加出脫持股的機率。這對想在極端行情中搶進或逃命的投資人來說,是一項關鍵優勢。
風險提醒:市價單不是萬能鑰匙
但要特別注意,市價單僅「提高排隊順位」,並非「保證成交」。若股票漲停時完全無人願意賣出,即使你的市價單排第一,也沒有對手盤可供撮合,交易仍無法成立。同理,跌停時若市場無人接手,賣單一樣會掛在那裡。因此,市價單的優勢建立在「有流動性」的前提下,否則仍可能徒勞無功。

如何實際在券商 APP 下單?(圖文教學)
理論懂了,實際操作才是關鍵。以下是通用的下單流程,適用於多數券商平台:
- 步驟一:選擇交易類型
登入券商 APP 後,進入交易畫面,選擇目標股票,點選「買進」或「賣出」。 - 步驟二:選擇價格類型
在「委託價」欄位,通常會有選單讓你選擇下單方式:- 使用限價單:直接輸入你想成交的價格,例如「98.5」。
- 使用市價單:點選「市價」選項,系統會自動填入「市價」或鎖定欄位。
- 步驟三:確認數量與送出
填入交易股數(一張為 1000 股),再次核對股票代碼、方向、價格與數量,確認無誤後點擊「下單」即可。
部分券商如 Moneta Markets 還提供智慧下單功能,可設定條件單、追蹤停損等進階指令,讓投資人更彈性地管理部位,適合追求效率與自動化交易的進階使用者。
總結:我該用市價單還是限價單?
經過以上分析,答案其實很明確:兩者沒有絕對優劣,只有適不適合當下的情境。你可以根據以下情境做判斷:
考慮使用市價單的情況:
- 市場情緒高漲或恐慌,需要立刻進場或出場,避免錯過關鍵點位。
- 交易標的是高流動性的大型股(如台積電、聯發科),滑價風險相對較低。
- 想在漲停時搶買、跌停時搶賣,利用市價單的優先順位提高成交機會。
建議使用限價單的情況:
- 你是價值型或波段投資者,重視每一筆交易的成本控制。
- 交易的股票成交量偏低,股價易受大單影響,滑價風險較高。
- 希望在盤前或盤後預設交易價位,等待市場到價。
- 不急於一時成交,願意耐心等待價格進入理想區間。
真正成熟的投資人,不是固守某一種下單方式,而是能根據市場環境、股票特性與自身策略靈活切換。掌握市價與限價的本質差異,才能在瞬息萬變的股市中,做出更理性、更有勝算的決策。
關於市價與限價的常見問題 (FAQ)
市價單買進,會不會買在漲停價?
會的,這是市價單的主要風險之一。如果您在股價接近漲停時使用市價單買進,而此時市場上的低價賣單剛好被掃光,您的委託就有可能直接成交在漲停價,導致買在當天的最高點。
限價單掛了很久都沒成交,該怎麼辦?
您可以選擇以下幾種做法:1. 繼續等待,如果認為價格最終會來到。2. 主動修改委託價格,將買價調高或賣價調低,以增加成交機會。3. 直接取消該筆委託,重新評估市場狀況後再決定如何下單。
盤中零股交易可以使用市價單嗎?
自 2021 年起,盤中零股交易已開放使用市價單委託,但僅限於盤中(09:10 至 13:20)的連續競價時段。盤前與盤後則仍只能使用限價單。詳細的零股交易規則,可參考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的說明。
當沖交易者比較常用市價單還是限價單?
兩者都會使用,但因當沖交易極度重視進出場速度與時效性,所以在行情發動的關鍵時刻,會更傾向使用「市價單」來確保成交,避免錯失轉瞬即逝的機會。而在盤整或預掛停利/停損點時,則會使用限價單來精準控制價格。
市價單的滑價風險可以避免嗎?
完全避免很難,但可以降低風險。方法包括:1. 盡量選擇交易量大、流動性好的股票。2. 避免在市場開盤、收盤或有重大新聞發布等劇烈波動的時刻使用市價單。3. 如果交易張數較大,可以考慮分批使用限價單進場。
股票市價要怎麼看?它跟成交價有什麼不同?
嚴格來說,沒有一個固定的「市價」。您在看盤軟體上看到的「現價」或「成交價」,指的是「上一筆交易」的價格。而真正的「市價」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指的是當下市場上買方願意出的最高價(買一價)和賣方願意賣的最低價(賣一價)。市價單就是去撮合這兩個價格。相關的報價資訊在各大財經網站如 CMoney 理財寶 都能查詢到。
如果我掛限價單,成交價格一定會是我設定的那個價格嗎?
不一定,但成交價只會「等於或優於」您設定的價格。例如,您掛 100 元限價買進,如果此時市場上有人願意用 99.8 元賣出,系統會以對您更有利的 99.8 元為您成交。您絕對不會買得比 100 元更貴。
為什麼有人說「沒事不要用市價單」?
這句話主要是針對新手投資人的一種風險提醒。因為新手可能不熟悉滑價風險,尤其在交易不活絡的股票時,一筆市價單可能導致成交價嚴重偏離預期。因此,建議在完全理解其風險與適用情境前,先以限價單為主,會是更穩健的做法。
在開盤或收盤前,使用市價單有什麼特別需要注意的嗎?
台股在開盤前(08:30-09:00)和收盤前(13:25-13:30)的試撮合階段,價格波動可能非常劇烈且不真實。在這段時間使用市價單,成交價可能會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因此,除非有特殊策略考量,一般建議在這些時段更謹慎,或使用限價單來保護自己。
市價單和限價單的委託手續費有不同嗎?
沒有不同。無論您使用市價單還是限價單,券商收取的手續費計算方式是完全一樣的,都是以最終的「成交金額」乘以法定費率(千分之 1.425)來計算。下單方式本身不影響手續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