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支撐壓力計算:10分鐘學會找出關鍵點位,提升交易勝率的終極指南!
什麼是股票支撐與壓力?基礎概念與形成原理
在股票技術分析領域,支撐位和壓力位堪稱最基本卻又極其重要的工具。它們就像圖表上的心理屏障,展現出市場中買家與賣家之間的拉鋸戰,幫助投資人預測股價可能的走向,提供實用的決策依據。

支撐位指的是當股價一路下滑到某個特定價位區間,買盤開始湧現,成功擋住進一步下跌,甚至引發反彈的水平線。這往往是因為許多投資人覺得價格已足夠吸引人,紛紛進場抄底,或者先前在此價位買入的人不願再讓虧損擴大。簡單來說,支撐位是買方力量匯聚的關鍵地帶。

相對的,壓力位則是股價攀升至某個特定價位區間時,賣壓突然加重,阻礙上漲動能,甚至導致回落的位置。這通常反映出投資人認為價格已過高,開始大量出脫持股獲利了結,或是之前在此價位被套牢的持有者抓住機會脫手。壓力位本質上就是賣方力量集中的要塞。

這些支撐與壓力線的產生,根植於投資者的行為心理。當股價觸及某個價位,大家會回想過往經驗、評估持有成本,並根據對未來的看法,集體決定買進或賣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這些帶有慣性的價格區間。一個強有力的支撐或壓力位,往往來自市場的廣泛共識,它的有效度會隨著多次測試而增強,雖然最終仍有可能被打破。舉例來說,在牛市中,壓力位可能更容易被多頭攻克,而熊市則常見支撐位淪陷,這也突顯了市場情緒的動態變化。
如何判斷與找出股票支撐壓力線?四大常用方法
辨識股票的支撐與壓力線是技術分析的入門功夫。接下來,我們來探討四種實用方法,無論單獨運用或交叉驗證,都能讓你的判斷更精準可靠。
歷史高低點與盤整區
這是最直接上手的方式。在K線圖中,過去的波段高點、低點,或是股價長時間橫盤的區間,通常會轉化為未來的支撐或壓力。例如,那些股價多次靠近卻始終無法逾越的高點,日後往往成為賣壓集中的壓力區;反之,反覆測試卻未曾失守的低點,則是可靠的支撐線。盤整區的上下界線,也常在股價試圖突破時扮演關鍵角色,提供額外的阻力或支撐力量。透過回顧歷史數據,你能更直觀地捕捉這些模式,尤其在波動劇烈的市場中,這種方法特別實用。
[圖:K線圖上標示歷史高低點與盤整區的支撐壓力示例]
趨勢線
趨勢線透過連結股價的波段高點或低點來勾勒出走勢方向。在上漲通道裡,串聯多個低點的上升趨勢線,常見於股價拉回時提供支撐,讓價格反彈向上;而在下跌通道,連接高點的下降趨勢線則會阻擋反彈,促使股價回落。線條的傾斜角度和被觸碰的次數,是評估其強度的關鍵因素。舉個例子,如果趨勢線已被多次驗證,它就更可能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幫助投資人判斷趨勢是否延續。
[圖:K線圖上繪製上升與下降趨勢線的支撐壓力示例]
移動平均線 (Moving Average, MA)
移動平均線是監測股價趨勢的經典指標,不同周期的均線在各種市場環境下,都能充當動態的支撐或壓力線。在多頭行情中,短期均線如5日或10日線,以及中期如20日或60日線,常在股價回檔時撐住價格;空頭市場則相反,這些線會壓制反彈。常見周期涵蓋5日、10日、20日、60日和120日線,許多交易者以此作為進出場的基準點。值得一提的是,均線不僅反映平均成本,還能過濾噪音,讓分析更清晰。
[圖:K線圖上顯示移動平均線作為動態支撐壓力的示例]
技術指標輔助
除了基本方法,還有幾種指標能強化支撐壓力的辨識:
- 成交量:股價在這些點位附近若伴隨大量交易,代表該線的影響力更強。突破或跌破時有成交量支持,訊號才更可信。
- 布林通道 (Bollinger Bands):通道的上下軌道像動態邊界,上軌常壓制上漲,下軌則支撐下跌,股價觸及時值得留意。
- 費波那契回檔 (Fibonacci Retracement):這工具利用黃金比例預測回檔位,後續會詳述其運算細節。
股票支撐壓力「計算」公式大解析:精準掌握關鍵點位
除了憑圖表目測,運用數學公式計算能讓支撐壓力位更精準,尤其適合追求數據化的投資人或當沖高手。這些方法不僅量化了心理關卡,還能作為進出場的具體參考。
樞軸點(Pivot Point)計算
樞軸點是日內交易的利器,它利用前一交易日的最高、最低與收盤價,推算當天的潛在支撐與壓力。對於短線玩家,這是不可或缺的工具,能快速鎖定交易機會。
經典樞軸點(Classic Pivot Point)計算公式與步驟:
先求出樞軸點(Pivot Point, PP):
PP = (前日最高價 + 前日最低價 + 前日收盤價) / 3
然後以此為基,算出三級壓力(R1, R2, R3)和支撐(S1, S2, S3):
- 第一壓力位 (R1):
R1 = (2 * PP) - 前日最低價 - 第一支撐位 (S1):
S1 = (2 * PP) - 前日最高價 - 第二壓力位 (R2):
R2 = PP + (前日最高價 - 前日最低價) - 第二支撐位 (S2):
S2 = PP - (前日最高價 - 前日最低價) - 第三壓力位 (R3):
R3 = 前日最高價 + 2 * (PP - 前日最低價) - 第三支撐位 (S3):
S3 = 前日最低價 - 2 * (前日最高價 - PP)
計算範例:
假設某檔股票前一交易日的數據如下:
- 前日最高價 = 105 元
- 前日最低價 = 99 元
- 前日收盤價 = 103 元
步驟:
- 計算 PP:
PP = (105 + 99 + 103) / 3 = 307 / 3 ≈ 102.33 - 計算 R1, S1:
R1 = (2 * 102.33) - 99 = 204.66 - 99 = 105.66S1 = (2 * 102.33) - 105 = 204.66 - 105 = 99.66 - 計算 R2, S2:
R2 = 102.33 + (105 - 99) = 102.33 + 6 = 108.33S2 = 102.33 - (105 - 99) = 102.33 - 6 = 96.33 - 計算 R3, S3:
R3 = 105 + 2 * (102.33 - 99) = 105 + 2 * 3.33 = 105 + 6.66 = 111.66S3 = 99 - 2 * (105 - 102.33) = 99 - 2 * 2.67 = 99 - 5.34 = 93.66
因此,該股票在今日的潛在支撐壓力位為:
| 點位類型 | 價格 |
|---|---|
| 壓力三 (R3) | 111.66 |
| 壓力二 (R2) | 108.33 |
| 壓力一 (R1) | 105.66 |
| 樞軸點 (PP) | 102.33 |
| 支撐一 (S1) | 99.66 |
| 支撐二 (S2) | 96.33 |
| 支撐三 (S3) | 93.66 |
這些點位能指導日內交易者監測股價動態,規劃進出場與風險控制。如果你想深入樞軸點的實務操作,不妨看看 Investopedia 關於樞軸點的詳細解釋,裡面有更多進階案例。
費波那契回檔(Fibonacci Retracement)計算
費波那契回檔源自義大利數學家費波那契的數列,延伸出黃金比例約0.618的應用,在技術分析中廣受青睞。它假設股價經歷明顯漲跌後,會按特定比例回調或反彈,這些比例點常形成支撐或壓力,讓投資人提前布局。
費波那契回檔線的應用與計算:
核心回檔比率有23.6%、38.2%、50%、61.8%和78.6%,其中38.2%、50%與61.8%最為關鍵,常被視為轉折熱點。
- 確定趨勢的高點與低點:
- 對於上升趨勢的回檔(尋找支撐):從波段低點拉到波段高點。
- 對於下降趨勢的反彈(尋找壓力):從波段高點拉到波段低點。
- 計算回檔位:
- 上升趨勢的回檔(找支撐):
- 回檔 23.6% = 高點 – (高點 – 低點) * 0.236
- 回檔 38.2% = 高點 – (高點 – 低點) * 0.382
- 回檔 50% = 高點 – (高點 – 低點) * 0.5
- 回檔 61.8% = 高點 – (高點 – 低點) * 0.618
- 下降趨勢的反彈(找壓力):
- 反彈 23.6% = 低點 + (高點 – 低點) * 0.236
- 反彈 38.2% = 低點 + (高點 – 低點) * 0.382
- 反彈 50% = 低點 + (高點 – 低點) * 0.5
- 反彈 61.8% = 低點 + (高點 – 低點) * 0.618
- 上升趨勢的回檔(找支撐):
繪製與計算範例:
假設某檔股票從最低點 80 元上漲至最高點 120 元,我們要尋找其回檔的潛在支撐位:
- 波段低點 = 80 元
- 波段高點 = 120 元
- 波段漲幅 = 120 – 80 = 40 元
計算結果:
- 23.6% 回檔位 = 120 – (40 * 0.236) = 120 – 9.44 = 110.56 元
- 38.2% 回檔位 = 120 – (40 * 0.382) = 120 – 15.28 = 104.72 元
- 50% 回檔位 = 120 – (40 * 0.5) = 120 – 20 = 100 元
- 61.8% 回檔位 = 120 – (40 * 0.618) = 120 – 24.72 = 95.28 元
[圖:K線圖上繪製費波那契回檔線並標示支撐位的示例]
這些位階是回檔時的觀察焦點。在實戰中,費波那契常與其他工具搭配,提升預測準度。更多細節,可參考 Fidelity 的費波那契回檔教學,它包含圖例解說。
其他進階計算方法簡介
- 甘氏角 (Gann Fan):威廉·江恩的發明,融合時間與價格因素,用特定角度線預測支撐壓力。計算較繁瑣,適合用專業軟體輔助。
- 箱體理論 (Box Theory):視股價在區間內震盪為箱體,上、下緣即支撐壓力。箱體破位常預告新趨勢啟動。
支撐壓力計算App與工具推薦
市面上的券商App如三竹股市或XQ全球贏家,內建K線繪圖功能,能輕鬆畫趨勢線、費波那契或自動生成樞軸點。網上也有免費計算器,只需輸入數據,就能即時得出結果,省時又方便,讓新手也能快速上手。
支撐與壓力在股票交易中的實戰應用策略
光懂支撐壓力還不夠,它們是交易策略的核心,能轉化為實際行動。以下分享幾種實戰技巧,從買賣時機到風險管理,一一拆解。
買賣點判斷
- 支撐買進:股價回落至主要支撐附近,若出現止穩跡象,如長下影線伴隨成交放大或陽線吞噬前陰,這是進場的好機會。買在支撐上,風險自然降低。
- 壓力賣出:股價逼近壓力位時,若動能減弱,出現長上影線或陰線吞噬陽線等賣壓訊號,就該考慮賣出或減持,鎖住利潤避開回檔。
突破與跌破策略
支撐壓力的破位常標誌趨勢轉折,抓住這點能逆勢翻盤。
- 壓力突破:股價以成交放大突破壓力,顯示買方勝出,適合追進,預期上漲延續。破位後,原壓力轉為支撐,提供後續保障。
- 支撐跌破:股價放量下破支撐,賣壓主導,宜賣出避險,預期進一步探底。破位後,原支撐變壓力,阻礙反彈。
要驗證破位真假,看成交量是否放大,以及後續一兩日股價能否穩住或持續破位,這能避免假訊號的陷阱。
支撐壓力轉換現象
支撐與壓力位會角色互換,這是理論的精華所在,理解它能讓你更靈活應對市場。
- 壓力轉支撐:突破壓力後,回檔時原壓力位常變支撐。這是因為先前賣家可能後悔出脫,轉買回補貨;新進者也視破位為多頭信號,願意在此價位接手。
- 支撐轉壓力:跌破支撐後,反彈時原支撐位轉壓力。被套投資人會在此解套賣出,獲利者則鎖利離場,合力壓制上漲。
[圖:支撐位被跌破後轉為壓力位的圖解範例]
這種轉換反映市場心理的翻轉,實戰中常見於趨勢延續階段,值得多加留意。
停損停利設定
支撐壓力是風險管理的絕佳依據,能讓交易更紀律化。
- 停損點:從支撐買入後,將停損設在支撐下方小幅距離,若破位即出場,避免小虧變大虧。
- 停利點:逼近壓力時,部分或全數獲利了結;若看好突破,可移停利至下一壓力下方,讓獲利空間擴大。
如此操作,就能有效「止損保本,讓利潤滾雪球」,是許多成功交易者的共通秘訣。
不同交易策略下的股票支撐壓力應用:當沖、波段與長期投資
根據交易風格,支撐壓力的計算與運用會有所側重。無論短線搏殺還是長線布局,都能從中受益。
當沖支撐壓力計算與應用
當沖強調一日內速戰速決,因此日內點位必須精準即時。
- 計算方法:以樞軸點為主,輸入前日高低收數據得出R1、S1等;另外,盤前期貨、開盤價、五分鐘高低、前日分時極值及整數位如100元,都是日內熱門參考。
- 應用重點:
- 開盤後站穩PP偏多,破PP偏空,快速定調操作方向。
- R1、S1附近監測股價反應,作為加碼或出場依據。
- 破位訊號一出,須迅即調整,錯過即棄。
當沖的節奏快,建議用軟體自動計算,節省時間專注執行。
波段交易的支撐壓力
波段持倉數天到數週,瞄準中期波動,支撐壓力在此更注重趨勢延續。
- 計算方法:歷史高低與趨勢線為基礎,中長期均線如20日、60日、120日提供動態線;費波那契則精準預測回檔深度。
- 應用重點:
- 均線支撐反彈為買點,受阻回落為賣點。
- 費波那契位作為分批進場的止跌參考。
- 趨勢線破位常是波段轉折信號,及時轉換策略。
波段操作需耐心,結合大盤脈絡,能捕捉更大波幅。
長期投資的支撐壓力
長期投資以基本面為主,技術面輔助時機選擇,支撐壓力用來評估價值區間。
- 計算方法:聚焦長週期歷史高低、年線(240日均線)及整數關卡,作為大底或高點的指標。
- 應用重點:
- 股價觸及年線或歷史低檔,若基本面穩健,可分批建倉。
- 避開遠離支撐的追高,等回檔至合理區。
- 視為價值判斷工具,而非嚴格交易點。
對長線來說,支撐壓力像安全網,確保在低點進場,長期持有獲利。
避免踩雷!股票支撐壓力分析的常見錯誤與注意事項
支撐壓力雖是強大武器,但誤用易招禍端。認識這些坑洞,能讓你的分析更穩健。
- 過度依賴單一指標:單一方法易有盲點,應融合歷史點、趨勢線、均線、量能與公式,互為驗證。
- 忽略成交量的重要性:無量破位多為假象,有量才可靠,放大成交是確認關鍵。
- 未考慮市場整體趨勢:牛市壓力易破,熊市支撐易失,順勢而為勝率更高。
- 支撐壓力並非絕對,僅是機率:它們是高機率轉折區,受新聞、情緒影響,仍可能失效。
- 結合基本面分析的重要性:長線投資尤其如此,好公司破支撐易反彈,壞公司則雪上加霜。
- 切勿追漲殺跌:破位後常有回測,急進易中假訊號,等確認再動。
總之,保持謹慎、多方求證,是避開陷阱的不二法門。
結論:掌握支撐壓力,提升股票交易決策力
支撐與壓力是技術分析的基石,不只標記股價的心理戰場,更是策劃買賣、控管風險的利器。從簡單的歷史高低,到動態的趨勢線與均線,再到樞軸點與費波那契的量化計算,這些元素合力,讓你對市場了若指掌。
不論你是當沖追逐短暫脈動,還是波段或長線布局未來,善用支撐壓力都能精進決策水準。但記住,沒有一技通吃天下,唯有整合多工具、觀察量價關係與大勢,才能全面把握股價脈動。
股市如戰場,支撐壓力位隨時變動。透過持續鑽研、模擬練習與實戰檢討,你將逐步領悟其奧妙,在波瀾壯闊的投資之旅中,做出理性、紀律的選擇,提高勝算。
常見問題 (FAQ)
1. 股票支撐位和壓力位在技術分析中扮演什麼角色?
支撐位和壓力位是股價圖上重要的心理關卡,它們反映了買賣雙方力量的平衡點。支撐位是股價下跌時可能止跌反彈的區域,而壓力位則是股價上漲時可能受阻回落的區域。它們是判斷買賣點、設定停損停利和預測趨勢轉折的關鍵參考依據。
2. 除了目視判斷,有沒有比較精確的股票支撐壓力計算公式?
有的。最常用的精確計算公式包括樞軸點(Pivot Point)和費波那契回檔(Fibonacci Retracement)。樞軸點根據前一交易日的最高價、最低價和收盤價計算出當日的支撐壓力位;費波那契回檔則根據波段漲跌幅的黃金比例來預測潛在的回檔或反彈點位。
3. 樞軸點(Pivot Point)是如何計算股票的支撐位和壓力位?
樞軸點(PP)首先透過 (前日最高價 + 前日最低價 + 前日收盤價) / 3 計算得出。然後,第一壓力位 (R1) = (2 * PP) – 前日最低價,第一支撐位 (S1) = (2 * PP) – 前日最高價。依此類推,可以計算出R2、S2、R3、S3等更多層次的支撐壓力位。
4. 費波那契回檔(Fibonacci Retracement)如何應用於股票支撐壓力的判斷與計算?
費波那契回檔透過繪製從一個波段高點到低點(或低點到高點)的線段,並在關鍵的費波那契比例(如23.6%、38.2%、50%、61.8%等)處生成水平線。這些水平線被視為股價回檔時的潛在支撐位,或反彈時的潛在壓力位。
5. 當沖交易者要怎麼快速計算和應用日內支撐壓力?
當沖交易者主要利用樞軸點來快速計算日內支撐壓力。此外,前一交易日的最高價、最低價和收盤價,以及開盤後的整數關卡和分時高低點,都是判斷日內支撐壓力的重要參考。許多券商App或交易軟體都提供自動計算功能。
6. 股票支撐與壓力線被突破或跌破後,對股價走勢有什麼指示意義?
當壓力線被帶量突破時,通常意味著多頭力量強勁,股價有望繼續上漲,且原壓力位將轉化為新的支撐。相反地,當支撐線被帶量跌破時,則預示空頭力量佔優,股價可能進一步下跌,且原支撐位將轉化為新的壓力。
7. 如何利用支撐壓力位來設定有效的停損點和停利點?
在支撐位附近買進後,可將停損點設置在該支撐位下方一小段距離,一旦跌破立即出場。而在股價接近壓力位時,可以考慮部分獲利了結或全部出場,或將停利點設置在突破壓力後的下一個潛在壓力位下方。
8. 個股的支撐壓力資訊,除了自己計算,還有哪些地方可以查詢?
除了手動計算,許多券商提供的交易軟體(如三竹股市、XQ全球贏家等)、財經資訊網站(如MoneyDJ、鉅亨網)或專業看盤軟體,通常都內建了技術分析工具,可以自動繪製趨勢線、費波那契回檔,甚至顯示計算後的樞軸點。部分軟體也提供個股的歷史支撐壓力查詢功能。
9. 支撐與壓力之間的「角色轉換」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發生?
「角色轉換」是指當股價突破壓力位後,原來的壓力位會轉變為新的支撐位;反之,當股價跌破支撐位後,原來的支撐位會轉變為新的壓力位。這主要是因為市場參與者的心理預期發生變化:突破壓力後,套牢者解套、觀望者追進,使該價位具備支撐力;跌破支撐後,獲利者出場、被套者解套,使該價位具備壓力。
10. 為什麼有時候股票的支撐壓力會失效,有哪些原因需要注意?
支撐壓力並非絕對,可能因多種因素失效:
- 基本面惡化或利多:公司突發的重大消息可能 override 技術面。
- 成交量不足:無量突破或跌破往往不可靠。
- 市場趨勢逆轉:大盤環境的劇烈變化會影響個股。
- 假突破/假跌破:主力洗盤或誘多誘空行為。
- 過度依賴單一指標:未結合多方面分析。
因此,應綜合考量多方資訊,並保持風險意識。